高中平时成绩很重要
高中平时成绩的意义!
如果说托福雅思成绩反映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能不能听得懂课,GPA则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尺,也就是学习潜力能否达到大学课程的期望。
美国多数大学都会对申请人的GPA设有最低要求,没达到这个分数线,一概不予考虑。
GPA英语全称是Grade Point Average,意思是平均成绩点数。GPA由学生提交长时间(3到4年)的成绩单进行加权计算得来。GPA的算法是每门课成绩乘以学分数乘以权重数,相加之后除以总学分。
申请优质的本科学校,GPA是首要的敲门砖,它是能够直接反映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长期综合表现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招生官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学术潜力的关键评判标准,能对本科学校的生源选择提供直观的参考。
GPA的英文全称为Grade Point Average,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生在校就读高中四年的成绩单。
有人说,平时成绩只是本科申请中的一环,没有足够好的GPA成绩,我还能靠SAT或ACT,还能通过我的竞赛成绩、我的作品集、我对社区的贡献……来弥补GPA的弱势。
错!除非你能把每个作品都做到极致,每次竞赛、科研都能达到其他竞争者无法超越的程度,否则这些所谓的加分项,对于大部分美国本科院校而言本质上是其实没有太大差别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因为这些都只是锦上添花。而与上述内容相比,GPA则是一分有一分的价值,都是实打实的实力。
尤其是想要申请正规优质的大学,好的主内大学对GPA有要求,就一定要达标。
GPA除了看分数的高低外,还会看GPA所呈现的趋势。
大学招生官固然会喜欢一向能拿高分数的“学霸”学生,但对于那些学术成绩能呈现稳步提升,并且可以持续保持的学生来说,招生官们也都会很感兴趣。
比如说:有的学生或许从不一样的教育模式中刚刚加入英文高中体系,前期仍处在摸索的阶段,对于自己的学术规划还未能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有些课程在高一时候的表现不是特别出色。而到了高二,学生对于环境、课程、模式等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对于自己将来的学术追求也有了一个足够科学、明确的计划,成绩因而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能够在未来的学年中持续保持浓厚的兴趣和高质量的学习状态,因此成绩能始终保持优异的高分,这样的变化对于大学招生官而言都是可以窥见的。
GPA的背后往往更多凸显的是学生对于学术的态度,是一种自身追求、价值的写照。同样,高开低走的GPA也会被大学招生官拿来解读学生的校内表现。
维持优异的GPA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A+ = 4.0 = 97-100分
A = 4.0 = 94-96分
A- = 3.7 = 90-93分
B+ = 3.3 = 87- 89分
B = 3.0 = 84-86分
B- = 2.7 = 80-83分
C+ = 2.3 = 77- 79分
C = 2.0 = 74-76分
C- = 1.7 = 70-73分
D+ = 1.3 = 67- 69分
D = 1.0 = 64-66分
D- = 0.7 = 60-63分
如果说托福雅思成绩反映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能不能听得懂课,GPA则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尺,也就是学习潜力能否达到大学课程的期望。